Mission Cornor

北非宣教

北非的事奉

馮添 — 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 客座老師

我和妻子在非洲有20多年的跨文化事奉,神帶領我們在東非和北非兩個地區事奉。這兩個國家的文化、族群及宣教的方式都極為不同。我過去是一位機械工程師,結婚之後,神呼召我全職事奉,神學畢業之後隨即在南加州一間教會服事。1998年在一次短宣中到了東非肯尼亞的一所聖經學院參加兩星期的事奉,就在那裡看到了當地的需要。2000年,神再度呼召我們參加了非洲內地會(Africa Inland Mission),並回到肯尼亞的聖經學院中教導和培訓當地的非洲教會領袖,裝備他們在本土的教會中事奉。

2013年我們回國做事工報告,在教會分享未得之民福音的需要。提到在宣教禾場裡有一個非常不平衡的現象,即全世界有超過75%的宣教士是在已經有福音接觸的群體當中服事;卻只有25%的宣教士在未得福音的群體中事奉。所有宣教的資源,99%用在已經有福音接觸的群體當中,只有1%是用在未得群體中。同時也看到10/40之窗內的北非,是一個極需要福音的未得之民地區,需要更多的跨文化同工到那裡。當時神向我們說話,「你講到北非未得之民群體的需要,為甚麽你不能去呢?」

隔一年,我們就去了禾場考察,有一天傍晚的時刻我們看到了整個黑暗的城市,只有遠處的清真寺發出微弱的光。當時深深地感受到,這裡的人確實活在屬靈的黑暗中。

每一個穆斯林的一生中,從出世到死亡就只知道他們的信仰,他們所認識的信仰並沒有永生的確據也沒有盼望,這樣的信仰不能引導他們得見真理的光。因為唯有跟從耶穌才能得到真光。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約8:12)
因此我們就回應了主的呼召,在2015年到了北非的一個國家,在那裡生活,學習當地的語言並與當地人建立關係。

北非福音的需要
北非是一個非常需要福音的地區。它擁有非洲大陸最大的未得之民的群體。這些國家包括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亞。這裡有超過96%的人口是穆斯林。福音派基督徒僅佔不到1%。我們居住在一個大城市中, 每天,當我徒步走到市中心的辦公室時,看到身邊經過的人,他們的生活看起來和你我一樣,每天都在幹活,但深深感受到這些人卻生活在黑暗中,一輩子都活在信仰的謊言裡。他們沒有永恆的盼望,從出世到離開這個世界,只知道穆斯林的教導,除非有人向他們分享福音,否則他們沒有機會認識耶穌的救恩。

北非的事奉
在北非的事奉中,我們學習了很多的重要的功課。尤其體會到語言學習和建立關係的重要性。

語言的學習
學習語言是跨文化宣教的重要一環。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的技巧,更是通過學習語言的管道,我們可以與福音的對象建立關係。許多宣教士常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只在課堂上學習語言,以為只要掌握文法和牢記詞彚就是成功的語言學習。但這一種語言學習的方法往往不能幫助宣教士有效地與他們溝通。因為,學習當地語言的目的不僅是能夠對話交流,更是通過學習語言的機會與人們建立關係。我們鼓勵新宣教士們每天要外出練習他們所學的內容。他們要使用所學的簡單詞彚與至少20名當地人練習對話。因為透過每天與同一群人的操練,不僅能有反復學習的機會,還能與當地人建立友誼。

事實上,即使語言能力有限,也能建立關係。我們剛開始學習阿拉伯語時,有一天,我的妻子在社區的街道上遇到一位女士就鼓起勇氣向她打招呼。那位女士非常友好,她指了附近的一所房子,邀請我妻子週末去那喝咖啡。雖然當時我妻子剛學習語言,只會說幾句簡單的問候語。她也擔心自己無法與那位女士有深入的溝通,但她最終還是去了。她到達那家後,發現那房子裡擠滿了那位女士的親戚。妻子於是進去問候每個人,並在這幫親戚中坐了幾個小時。縱然大部分的談話她都聽不懂,但卻與那個家庭建立了珍貴的關係。而那個家庭也成為了她最好的朋友之一。

建立關係
建立關係是接觸穆斯林最重要途徑。在穆斯林社會中,他們通常不信任外國人。為了接觸他們,我們必須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建立關係。通常,建立關係需要時間,而通過我們所建立的關係,希望有機會分享福音。我們認識了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庭有幾年時間,這對夫妻也逐漸成了我們在那裡的好朋友。我們經常禱告能有機會向他們分享福音。有一天,在去拜訪他們之前,我們禱告希望有機會與這個家庭進行有意義的屬靈對話。神回應了我們的祈求。那晚,在他們家中,他們的女兒問她母親說:「為什麼叔叔和阿姨不是穆斯林?」,她的母親對她說:「你可以直接問他們啊!」。於是,在她母親的許可下,我們很自由與她分享福音和我們的故事,而她的父母也在旁邊聽著。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得以分享個人的信仰經歷,也感謝神,因為祂幫助我們能與這個家庭先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並且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當地信徒的挑戰
在這裡分享一些當地信徒的挑戰讓大家可以更貼切的為他們禱告。

外在的壓力:家庭和社區的壓力和逼迫在一些北非穆斯林比較世俗化的國家,穆斯林背景的歸信者(MBB)在成為耶穌的追隨者後,不一定會受到當局嚴厲的迫害。然而,許多人會被家人拒絕,並被社區排斥。我們認識一些MBB,他們都遭受了家庭與他們切斷關係的傷痛。由於這些挑戰,許多信徒也就回歸了他們原來的宗教。由此可見,一個剛信主的穆斯林是多麼需要一個接納他們的信徒社區,也需要其他信徒的鼓勵,並在他們的生活中與他們同行。

個人的更新:從著重功德的宗教到因信稱義的信仰

穆斯林從小就接受了行功德的宗教教導。伊斯蘭教無法在今生給予人得救的確據。只有在審判日,才能知道他們是否被真主接受。這當然意味著在今生沒有人能對永生有任何真正的把握。人們通過遵守真主的律法而得救,因而他們的救贖是基於他們的善行,而不是通過信心和耶穌的恩典得救。作為MBB歸信者,雖然他們已經理解耶穌基督的恩典和救贖,但由於他們長期受到行功德的信仰教導,所以往往仍持有基于功德表現的得救觀。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持續的門徒訓練和不斷的鼓勵,方能擺脫舊有的信念。

穩固的教會:建立一個以聖經為基礎的本土教會

在穆斯林國家,植堂的形式需要以聖經為基礎的本土教會模式。北非的教會通常意味著兩三個人聚在一起討論上帝的話語。不僅是結構,他們還需要建立一個基于聖經的本土化教會。過去有許多宣教士帶著自己的文化去植堂。然而,北非的教會需要有自己的敬拜方式,和屬於自己的敬拜詩歌,並有其本土化信仰的應用。因此,我們需要從該文化內部培養更多的教會領袖,以在該地區建立一個持久且堅固的教會。

我如何回應和參與?

1. 為北非未得之民禱告

開始為北非的未得之民禱告。求收莊稼的主差更多的跨文化同工到這眾多未得之民的禾場。為當地的跨文化同工禱告,求主賜給他們機會傳講福音。也祈求主藉神蹟,藉異夢指示真理的方向。

2. 禾場考察

去訪問這些國家。北非的國家離歐洲不遠,祈求神讓你有機會去看看那裡的生活情況,認識那裡的環境和文化。親自感受那裡的需要並與那裡的人們互動。同時藉訪問那裡的城市,在行走時為當地的居民祈禱。

3. 去!

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8-20)

如果神給你一個使命和負擔去接觸那裡的未得之民,那就回應神的呼召憑信心出去吧!因為這個禾場需要更多的跨文化同工來收割主的莊稼。用你的專業和身份在那裡生活,與人們建立關係,有機會分享耶穌的好消息。

我們祈求有更多的跨文化同工到數以百萬計被撒旦蒙蔽的穆斯林中,收主的莊稼。幫助他們認識和相信耶穌而重見光明。

訂閲並關注我們學院季刊及院長代禱信

Facebook
WhatsApp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About Principal
Willaim Wright

Voluptas feugiat illo occaecat egestas modi tempora facilis, quisquam ultrices.

Recent posts
Follow u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