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ssion Cornor
亞洲宣教

參與宣教事工,實踐基督使命
麥子(化名)— 校友
親愛的老師、同學,平安!非常感恩主給予這次宣教經歷分享的機會。筆者在主裡坦率的講,面對宣教、實踐宣教、持續參與宣教筆者也是剛剛起步,不敢說有多麼美好的見證,但願意藉著這一年多來在宣教工場的實際經歷,作三方面的分享,即筆者宣教的蒙召、宣教工場處境化實踐、宣教前景的展望。願各位老師與同學們能對筆者的服侍給予建議和指導,以及對國內教會宣教事工有些瞭解和代禱。
筆者宣教的蒙召
筆者在2004年蒙召歸主,一直在某教會聚會服侍;2018年進入北美華神就讀神學研究碩士(MTS)四年學習裝備;2019年7月份參與教會國內短宣,在這過程中對某族群有負擔,返回之後每次為這個族群禱告,心裡都會為這個族群哭泣,教會牧者聽完我們的短宣分享問我們是否對這個族群有福音的負擔?當時我愣了一下,沒有回應。因為我知道宣教實在是從主的寶座發出來的呼召,是榮耀的,也是不容易走的路,必須有主親自的呼召與引領。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我們一直在禱告,確定了是主所呼召的,同年9月在DSM神學院很順利的通過了入學考試,開始了宣教學碩士(MC)二年半裝備學習,蒙主極大的恩典,兩年半的時間裡筆者兩邊的學習是同步進行,學習的壓力非常大,但信實的主一直攙拉著、鼓勵著,終於在2022年7月承蒙主的恩典倆個神學院同年同月份裡畢業,收穫的不僅是一份學業的豐富,更是為那接下來主的差遣作好準備。
宣教工場處境化實踐
2022年7月份畢業,憑著主對我們宣教的呼召與對主的信心踏上這條事奉的路。我們只身到了禾場,瞭解到周邊是多族群彙集地,接觸不同族群的機會非常多。服侍的這個族群叫達族,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保留著傳統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在語言方面,筆者需要通過日常生活上的交流學習語言,瞭解他們的文化。
- 族群的信仰及文化
通過接觸當地的本族群朋友,他們的信仰可以說是泛神論色彩,最早是沿河生活的遊牧族群,古時崇拜自然界中一切的生物,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到後期達族多為薩滿崇拜、敖包崇拜,至今仍然如此,特別是薩滿教,雖然已經被取締多年,但薩滿已經成為一種非遺文化,這個族群為此更為堅固薩滿信仰。每年一次大型的大敖包聖拜,男人必須前往大敖包朝拜,女人不可以前往大敖包,要到附近的小敖包朝拜,也可以看得出這個民族男尊女卑的現象是普及在生活當中的。這個族群骨子裡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族群中的基督徒占比非常小,僅為0.1%左右,語言文字的缺失對這個族群的肢體在聖經閱讀上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除非學習漢文,或同語言的人能夠與他們分享資訊。這個族群信奉的薩滿、敖包朝聖都是在山上(比較大處的山),特別是敖包崇拜,他們每次上去都要手裡拿著一塊石頭,大大小小的石頭築壘敖包,敖包崇拜對達族人來說是祭天(也稱為“老天爺”),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所以,我們在實際福音的工作中,抓住這個切入點,引用舊約“以石為記”的概念給他們傳福音,與他們分享這位“老天爺”是誰?故事中的立石為記具體什麼意思?一點一點引導他們認識獨一的真神。而且,最好是先向男人傳福音,因為在家庭的概念裡,本族群家庭是男人說了算,男人信主了其他家人就隨著信主,接受基督。 - 與當地教會的聯結問題
今年初2月份結識了當地一間教會,教會牧者瞭解我們的經歷後也願意與我們在宣教上配搭服侍,給予一些生活經濟上的支持,但好景不長,因著教會對宣教認識的缺乏而出現不合一的現象極為嚴重,為此,教會牧者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奈之下只能與我們斷開宣教合作夥伴關係,我們夫妻又一度陷入了無任何經濟支持的處境,但上帝的恩典從未離開過我們,從上帝發出宣教的感動仍深深感動著我們的心,不彷徨仍然前行…… 在宣教地是否與當地教會建立聯結夥伴關係值得更多在實踐當中的總結和思考,一般而言,三級城市裡的教會比較分散,彼此之間並沒有來往,對於宣教的認識也是沒有打開的,所以,更多時候教會牧者以自身教會牧養為主。
筆者這一年多來的實際經歷,深深感受到宣教士在禾場不是為了要“侵略”任何一個福音對象的文化,也不是要改變外在的環境,而是要先建立認同和尊重的關係,將真實的福音藉著我們的實際生活處境化。福音沒有處境化或是處境化不當,人們在文化的層面上就受到冒犯,不再願意繼續來認識耶穌;或是抱著猜疑的眼光,視宣教士及其一小撮本土信徒為本文化格格不入的另類;其次,宣教禾場教會的配搭雖然重要,但並不等於一定能夠尋找到同樣有宣教負擔的夥伴,宣教士要有承受“孤獨”的準備,全然依靠上帝而行。
宣教前景的展望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我想說的是中國教會對於宣教才剛剛開始,對於宣教我們都是小白,因著特殊國情的政策下宣教的基本模式並未有所建成,沒有差會的概念、沒有成熟的華人宣教士、甚至很多教會牧者宣教的眼光還未打開……等等很多現實的困難都是真實存在,但這些外在的現實挑戰並不會影響我們要宣教的熱情與信心;我們對於宣教需要更多地認識、信心、學習和實踐操練,雖然困難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且複雜,但上帝宣教的行動從未停止,我們只是上帝手中的器皿,作成祂的工作,也讓祂的工作成就我們的生命豐富。
本文取自於北美華神季刊 14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