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個大使命的教會
洛杉磯靈糧堂 – 主任牧師葛國光
據我所知,大多數的傳道人都把「建立教會」,作為事奉的目標。同樣的,大多數的宣教差會,也是以「建立教會」為其宣教的最終目的。因此,作為訓練傳道人和宣教士的神學院,自然也應該以能「建立教會」的傳道人為目標才對。然而,大家都知道要建立教會,可是要建立什麼樣的教會呢?
三十多年前,當我開始全職傳道時,我跟著「台灣教會牧者訪韓觀摩團」去韓國純福音中央教會的禱告山禁食禱告,參觀全世界最大的教會-韓國純福音中央教會,以及大地教會﹑最大的長老教會…等,去完韓國之後,我們一方面被韓國教會看重禱告的心所激勵,但另一方面,也讓牧者們對於「建立大教會」有著極大的渴望!然而,我們事奉的目標是「建立大教會」嗎?聖經是這樣說的嗎?
大使命的再思
我們知道耶穌升天前,頒佈了歷世歷代的「大使命」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廿八章19~20節)這節經文唯一一個主要的動詞是「使萬民作門徒」,也可以說是大使命的核心。而「去」、「施洗」、「教導」則是分詞,都是為了達到「使萬民作門徒」這個目標。
過去這十幾年,華人教會開始漸漸重視「門徒訓練」,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然而,大使命提到是使「萬民」作門徒,「萬民」的原文是“ethnos”,意思是「部落、族群」(a tribe, people group)。所以,「大使命」的「萬民」是以「族群」為目標。意即福音要傳給全世界每一個族群,使「每一個族群」都能建立起一間可以向他們自己族群傳福音的教會,這才是大使命最終的目標。
如何建立一個大使命的教會
所以,既然,建立教會的目標是要以建立一個大使命的教會為目標,那麼,我們要如何去建立一個大使命的教會呢?接下來,我就以自己過去十年在洛杉磯靈糧堂的淺薄經驗與大家分享。
主任牧師要有宣教的異象
我們都知道,什麼樣的牧師會帶出什麼樣的教會。一個有宣教異象的牧師,才會帶出一個以宣教為導向的教會。我自己開始對宣教有負擔,是在參加1979年「台灣第一屆青宣」前,大會要求每位參加者要事先閱讀一本有關宣教的書,於是,我就到華神圖書館去借了一本指定閱讀書,書名叫《直到地極》。拿回家看了第一頁後,卻發現借錯了書,原來,大會指定的是另一本同名的書,而我借的是吳勇長老在北美海宣夏令會的講章集。
然而,人會錯,神不會錯!雖然讀完第一篇之後,發現借錯了書而未繼續讀下去,但是這第一篇的講章卻開啟了我對海外宣教深深的負擔。在這篇講章中,吳長老提到他到挪威講道時,某天一位弟兄帶他出去經過一間小教會,他看到教堂門外的佈告牌貼了兩位宣教士的照片,一問之下,得知這是教會支持的兩位宣教士。當吳長老走進教堂裡面觀看,發現只有六張長板凳的座位,坐滿頂多能容納三十人左右,這麼少人數的教會竟然能支持兩位宣教士出去宣教!
吳長老非常的驚訝,同時也想到自己的教會,當年已經有五、六百人的規模,卻連一位宣教士都沒有差出去!於是,他回台後立即開始帶動地方教會努力往海外宣教,成為台灣教會海外宣教的先鋒。吳長老的訝異,也是我讀完此書第一篇講章後的訝異。我當時心中也產生了一個極大的問號?台灣有這麼多的教會,絕對比這間挪威的小教會更有力量做宣教工作,但為何我們卻沒有差出多少宣教 士?(那時,台灣差出去的宣教士,包含做海外華人工作的宣教士,大約不超過三十位)從此,這個問號就成為我對海外宣教,特別是異文化宣教有負擔的一個驅動力。
禱告是宣教的動力
「他們侍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13:2-3)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見,安提阿教會在差派宣教士之前,教會的領袖先在一起敬拜和禁食禱告。因著禱告,於是產生了宣教的行動,禱告是宣教的第一步。一個不禱告的教會,不可能是個宣教的教會。
因此,2012年的8月1日,當我來到洛杉磯靈糧堂服事時,第一件事就是先復興禱告會。在週三的禱告會和每天早上的晨禱(週一至週六早上6:30-7:45)中,加入為「普世宣教」的禱告,並且,也在每主日的崇拜中加入「為萬國禱告」的部分。從第一年開始輪流為世界每一個國家代禱,至今,我們已經為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禱告過一遍。接著,我們就開始為「未得之民」禱告。首先,我請一位同工,把前100名福音最未及的未得之民資料收集起來,在晨禱中開始禱告。而後,當主日崇拜為萬國禱告完畢時,接著也為未得之民代禱。從禱告中,弟兄姊妹對世界各國的福音狀況﹑未得之民的需要等負擔都不斷的加深。
疫情開始的第一年(2020年),我們發起了三次以上的21天和40天連鎖禁食禱告,除了為疫情禱告,我們禱告的主軸就是為「美國復興﹑萬民歸主」代禱。今年,中國新年前,我們也以21天的連鎖禁食禱告來開始新的一年;當然,免不了的,我們每天也必定為一個國家代禱。剛過去的穆斯林齋戒月(4月2日至5月2日),我們全教會跟隨「30天為穆斯林世界禱告」網站的代禱事項,每天為穆斯林世界的歸主來禱告(https://www.30dayschinese.org/) 。這一切的禱告,都不是只是為個人的需要禱告,更重要的是為教會的復興和普世未得之民的歸主禱告。教會如此有計畫的帶領弟兄姊妹為宣教禱告,自然就使得弟兄姊妹對普世宣教的負擔漸漸加深了。
整全的宣教教育
大多數的北美華人教會都有主日學,因為,教會都認為教導神的話很重要。但是,教會最重要的使命「大使命」,卻很少在教會被教導。在我們教會,我們把宣教的課程放在門訓的系統裡。我們曾經引進「把握時機」(Kairos ),早期的同工幾乎都參加過這個課程。後來,我們又引進了「異象學校」(Vision school),這是一個起源於韓國的差會(Intercp)之宣教課程。「異象學校」的優點是它不僅是一套課程,講課的都是有實際經驗的宣教士,最精彩的是課程後有FO(兩週的短宣),我自己和師母及一位教會長老,也都親身去參與過在中東的兩週短宣。
除此之外,我們每年十月都會舉辦三天兩夜的宣教年會 ,也有一些宣教機構和教會宣教事工的展覽。除了十月,每年的三月,也是我們的宣教月,藉此機會也再一次強調宣教的重要。
走出去向田觀看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透過實際的走出去短宣﹑中宣,才可能進一步差派長宣宣教士。我們教會在較近的墨西哥邊境,每一年都有四次的短宣。多數的弟兄姊妹都參加過一至三天的短宣。此外,每年的暑假,總是會有五、六個以上的短宣隊出去。除了同文化或近文化地區的短宣外,我們也有異文化的短宣。這些年,我們和 Intercp 差會合作,也特別去中東和北非,這些未得之民的地方去宣教。除了兩週的短宣,我們也支持年輕人去做一年或兩年的短宣。而從我們自己教會出來﹑正在禾場上的長宣宣教士,目前也有10位以上。
總之,建立一個大使命﹑宣教導向的教會,是神給每一個從事建立教會牧者的使命。成為一個完成大使命的基督徒,也是神給每個基督徒的呼召。主來的日子近了!但願主早日興起華人教會,同心合意把福音傳給普世未得之民,好迎接主的再來!
本文取自於北美華神季刊 143期